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11月9日,宣传部党支部开展了主题观影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影片《金刚川》。
影片以1953年7月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为背景,用4个篇章真切地还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抗击美军侵略,“炸桥——修桥——过桥”的全过程。诠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及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支部成员在观影后纷纷表示深受触动,今后将更加强化责任担当,把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的不竭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支部成员感想:
无论是从哪种角度看战争,武器装备都是重中之重。当下,南高加索平原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仍然在上演着国家级别的军事冲突,这场在大国之间看起来的“菜鸡互啄”却也仍然无时不刻上演着无人机定点清除主战坦克这种高科技戏码。《金刚川》仍然是用“人肉搭桥”的俗套桥段来反映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虽然影片夸张,但历史中上甘岭、长津湖之战也确实是用大量牺牲换来的胜利,邱少云、黄继光等更是家喻户晓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自我成全部队的战斗英雄。然而,到了今天,到了这个大国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基建狂魔”的今天,我希望我们若再遇外敌来犯,不再需要依靠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的鲜血,来铺平通往胜利的道路。
愿民族复兴,前路多坦途。
——陈睿
1950年那个秋天,鸭绿江,一江寒水,风波骤起。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甚至悍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与此同时,美国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遣空军部队进驻台湾基地,直接粗暴干涉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当时,从持续百年之久的干戈离乱中诞生的新中国刚满周岁。战火耕犁的广袤国土上,到处是断壁残垣、瓦砾废墟,河山欲待重整、神州渴盼归一、污泥浊水急需荡涤……经过了长期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深知和平的宝贵,最积极地维护和平,最坚决地反对战争。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用侵略者听得懂的方式进行了严正回击。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派出了自己的优秀儿女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坚强、无畏、勇敢,坚决维护正义、反对强权,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序幕。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电影中把抗美援朝称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争,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与力量,看到了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与军事能力。我们向世界同胞表明: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人为了捍卫追求幸福生活与和平发展的权利、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有红线和底线的。红线绝不容超越,底线绝不容踏破。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齐欣
家里的老人们曾是抗美援朝的亲历者,他们远离家乡,奔赴前线,付出自己的热血与青春。看到这部电影,心中感慨很多。影片从三个角度来讲,每讲一次,我的内心体会都各不相同。我们的长桥无论在敌军攻击下几次,都能快速的修建好,这效率,我一点也不觉得夸张,中国人有坚铁一般的意志,打不倒的信念。“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当听到电影《金刚川》预告片中的这句旁白时,很多人或许会和我们一样想着,这是一座什么桥?它到底有多重要,让所有的人奋不顾身。最后看到人桥的那一瞬间,我的眼泪犹如关不了的水闸,我也懂得,原来它如此重要。铭记历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尤为的重要,无论是影片、书本、音频,我们都要把历史留下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代代相传,永远铭记。
——莫雪杨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7月12日的下午至1953年7月13日凌晨,取自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在此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影片开始,便介绍了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以及志愿军所面临的处境:燕山部要插入前线,却被金刚川下的江水挡住去路。隐蔽在距金刚川三四十里路外的万人军队要在一小时之内赶赴金刚川通过大桥,否则我们就无法赢得这场战争。但敌人一次又一次炸毁我军刚刚抢修好的大桥,来阻断我军前进的道路。所以整个影片便围绕着桥的毁、守、修、通展开。令人意外的是,一段故事,三支部队,用了三方的视角来多次描写和强调热血的细节。
邓超扮演的步兵排长高福来,在敌人的炮火下高福来临危受命从突击队变成了掩护大部队的殿后队,而且还要帮着工兵连修桥。虽然心有不甘,似乎和他一直渴望的军功章越走越远,但高福来依然服从命令,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上桥督导,在炮火中被炸得面目全非依然机械般地重复着一句:“不用管我,快去修桥”。吴京饰演的关磊因为在战场抽烟被降级成班长,张译饰演的张飞被临时任命为排长顶替了关磊的位置。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点,就是为了保护战友,不惜牺牲自己。当关磊的炮弹全打光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打出了泛光弹,用自己被炸得粉身碎骨换取张飞锁定敌机的位置。而张飞也在影片的最后左手左腿均被炸烂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与美军飞行员希尔做了一个了结,最终牺牲在炮位上。
其实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舍身取义、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抱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甘愿在陌生的土地上抛洒热血,哪怕魂断异国,埋骨他乡。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今年的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也已回归祖国怀抱。今天的我们缅怀先烈,不仅要永远铭记他们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还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样,要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扬抗美援朝精神,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抱着“铸就不凡”的信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黄楠
《金刚川》采用多角度的叙事结构,看似情节简单,且使用了大量重复镜头,实则立体完整地展示了故事线,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最振奋人心的一幕是喀秋莎精确击中美军阵地,它像一阵流星雨划破暗夜,瞬间炸毁美军榴弹炮阵地,照亮了志愿军的心,也鼓舞了士气。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最后“一群人守一座桥”,那座血肉筑成的人桥,令美军丧失了战斗的意志,让他们知道,中国志愿军的身躯可以打倒,但精神永远无法摧垮。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名将士们血染异乡,战死他国,他们用生命守护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英烈先驱的精神感召下,我们仍会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黄雨薇
1953年6月,时值援朝战争第三阶段签订停战协议前夕,彭德怀元帅在和毛泽东主席、金日成同志分别磋商后决定:应抓紧时间攻讦伪军,并向金城发起全面进攻。史称“金城战役”。电影《金刚川》的故事,就发生在金城战役爆发的前一天。
电影以一支代号为“燕山”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全力如约赴战过程中,被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拦住去路为故事起因展开,把“修桥、炸桥、再修桥”作为焦点,从士兵、敌军和高炮班三方视角分别叙述了整条故事线,不同叙事角度逐渐拼凑完整剧情,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心潮澎湃,在电影既定的节奏里不断体会到感官和心理上的冲击。
使本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之一,是我军的“喀秋莎”摧毁敌方的指挥基地。“喀秋莎”,正式称呼为BM-13,是二战期间苏联研制的火箭炮。电影中对其的刻画像是至暗时刻的一道道曙光,没有震耳的声响,却威力巨大,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三次不同视角的描述中“喀秋莎”都有出现,使观众对于“桥”损毁与重建时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其次,此电影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在讲述战争故事的过程中,很真实地描绘了敌军的视角,包括敌军为战友牺牲而愤怒,为我军修桥的奇迹速度感到惊讶等等,而不是凸显英雄主义,将我军的形象一味夸大。战争电影的宗旨一定要是止战,对战双方都会有牺牲,都想要休战后的安宁生活,所以此电影在抗美援朝的宏伟题材下做到客观讲述,是值得赞扬的。
在此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吾辈后人须谨记当今的和平生活,是建立在先烈们的牺牲之上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如今的国家昌盛,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孟翔宇
看完金刚川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中国的战士们在努力地搭建修复桥梁,后边又有美军不断地炸毁那座桥。看着桥在来来回回的建好和损毁之间,时间在流逝,延迟一秒都是对前线战争的不利,但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守住这座桥!战士们凭着这坚强的信念,用自己的身体架起整座桥梁,一层又一层,最底层的战士们整个身子没入河水中以保全大部队能顺利通过这座桥!
战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战友之间浓厚的战友情让我敬佩,每个人坚韧的品质都值得我学习。他们为了祖国的强大和老百姓的安宁,甘愿赴汤蹈火,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曹淳
11月9日下午,支部举行了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成员观看电影《金刚川》。近几年战争背景的主旋律如雨后春笋一般产出,从大获成功的《战狼2》、《红海行动》,到今年的《八佰》、《金刚川》,战争电影从产业和制作上已经趋近成熟,这点从《金刚川》只用2个月就杀青可见一斑。
但在制作实力达标后,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要讲一个什么故事和如何讲故事上。首先要面对的是历史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拍摄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时,首先应当尊重史实。诚然,电影是艺术,有戏剧的加工在其中,但《金刚川》的一些改编过于强调sacrifice(《金刚川》的英文名)使得历史中真正蕴含的精神被忽略了。历史上金城战役的桥梁修筑体现的是志愿军的智慧,是人民的智慧,我们用了各种奇思与敌人作斗争,尽可能地减小伤亡,理性是占主导地位的。而《金刚川》中对于战场策略智慧的描述是缺失的,主观的改编也使得作品在脱离史实后容易产生逻辑上的问题,如何取舍历史与艺术,向受众传递合适的信息,这是时代和社会留给我们宣传工作者的重要命题。
电影是大众媒介,历史影视作品是大众了解历史的最主要渠道,对于历史过度的修改不利于塑造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从某种角度上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这对于我们宣传部的工作也是一种启发。
电影是影视工业的产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市场和资本的问题,但主旋律电影,尤其是历史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在拍摄制作时还是应该慎重考虑,不应操之过急,亦不能在宣发过程中过度消耗民族情感,人的情感是有限的,万不可让家国情怀成为了市场的工具。人民投我们以十分的信任,我们必报之十二分的责任,希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十四五”计划提出的当下,我们的影视意识形态宣传可以探索出一条更为合宜的道路。
——何渝佳
周一下午,我支部组织成员集体观看电影《金刚川》,电影场面震撼,其中不少情节让人为之动容。
《金刚川》的英文名是sacrifice,即“牺牲”。很多人认为战士就应该上战场杀敌,实际上在朝鲜战场,后勤保障部队也是战争的重中之重。电影开场,邓超的部队奉命由跨江作战任务改为修桥,部队为了这个看上去不荣耀、不热血的任务奋战到底,桥被一次次炸断,又被一次次架起,牺牲不止发生在前线正面战场,也发生在后方战场上。
在故事的最后,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扛起桥面,保证大部队按照原定计划达到金城主战场,那幅景象如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一般,告诉人们,我们的先辈烈士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这种“牺牲”自己为人民、为后代换取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精神我们将永世难忘。
——张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