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书香有韵 字成一派——记“初学分布”书法课业展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01日 10:29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列列苍劲有力的字体,一曲曲动人心魄的诗歌,在初秋的九月,逸夫楼的文化艺术展厅崭新的面貌又迎来了不少同学驻足观望。

“此书法课业展,为2016-2017本科生书法学习之成果,同学中不乏零基础之白手起家者,课堂上晓之以法度,赋之以性情,要之用笔中锋,布置平正,凝神静虑,导送合度。天不枉功,初学分布,虽倏忽十周之时,翰墨覆卷,蔚蔚然亦有可观。今列于右,与君共赏。”书法展旁侧,简洁明了的文字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孙鹤老师对此次课程作业展示的简单介绍。

旦入此境时如凝定

“走进这‘初学分布’的书法展厅,你会感受到一股凝重的波澜缓慢袭来,使你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一个安静的午后,在略显空荡的逸夫教学楼中,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李东升此时正独自站在书法艺术展中一幅隶书作品前细细品味,“我很喜欢学校逸夫楼的文化艺术展厅,在这里时常能够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的气息,这一次的艺术展似乎与往年不同,展览的都是我们法大同学们自己的作品,让我感到有些新奇又有趣,同时也很佩服这些作品的作者——其中也许还有我的同学……”

(“初学分布”书法课业展简介)

据了解,此次书法艺术展展示的所有作品全部由2016-2017春季学期选修孙鹤老师书法技法课的同学们完成。本科生五十多幅作品从选修书法技法课的学生作业中选出,基于课堂教学,凭兴趣选贴,涉及临摹及创作。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皆有作品,同学们涉猎且掌握了书法基本技法,其中有些作品颇为可观。无论是从用笔、结构还是章法,在学习书法技法的这一年同学们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而“初学分布”这个名称则来源于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所写到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其中“平正”并不代表横平竖直即为平正,而是讲求笔画的形态和笔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符合字帖所表达的帖意。“初学分布”的精神主旨贯穿书法技法课程的教学始终,可以称为是课程的灵魂所在。“‘初学分布’并不只是针对于刚刚拿起毛笔的新生们来说的”,教授书法技法课程的孙鹤老师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学习书法的一生中,也许十年左右都要以此为目标”。“初学分布”书法艺术展览,旨在记录和展现法大学子们书法课程学习阶段的真实状况和起步时期的初级成果。

此次举办书法展览的逸夫楼“文化艺术展厅”,由党委宣传部校园文化办负责管理,是除了同学们常用来举办中华文明通论课程中课业成果展示的“创意空间”展厅之外,校内又一个传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汲取国学精粹的场所。据了解,这里还曾举办过包括校园文化办自主举办的沈家本生平及学术展、与国际教育学院合办的2015年庆祝澳门回归16周年画家作品展、摄影工作室主办的毕业生摄影展等共计14场展览。每场展览,都力图让观众感受到厚重质朴、圆润顽强的文化气息和生生不息、刚柔并济的文化底蕴。

胸中气度笔下灵华

2004年的一天,孙鹤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书法艺术课。一晃13年,“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教诲声声入耳,“因形立意”、“体正势圆”的启蒙句句润心。“选帖临帖时看帖本的意义在于取法,对初步学习书法的同学们是非常重要的。书法与书写最大的区别在于,书法是具有法度意义的书写。法度的意义是中国书法称为一门艺术的核心。”孙鹤老师的书法技法班上,有很多同学是从小习书法,热爱书法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但其中也不乏“白手起家”,初次接触书法的。对于这样基础参差不齐,功底差异甚远的学生们,孙鹤老师因材施教,在首次课程时为同学们广泛地介绍中国古代的各种书体,让同学们深入地感触书法艺术,并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临摹,在练习后加以评析和讲解,这种轻松灵活又富有深意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商学院的佟孟晗感慨地说:“我从五岁起就练习书法,上了大学后就不大有时间练习了,觉得学校有这门课真的是很好,有三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书法,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也让我对碑帖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非常喜欢孙鹤老师清淡而沉凝的气质!”

“书法,应当是中国人贯穿生命始终的一项课程,特别是针对于古人。”孙鹤告诉我们,“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书法是什么,我们展览的最终目的就是想告诉别人,这就是书法,这才是书法,这样做才是对的。做对了之后才能说好与不好。做得不好,但我的笔法是对的,那么作为书法的意义就是存在的。做得不好我可以再纠正,但做得再热闹,却没有一笔是对的,那就连书法的意义都不存在了。”

(静静陈列的书法作品)

看着眼前静静陈列着的张张书作、笔笔宣墨,以及记录下同学们上课时凝神细读碑帖、提笔挥毫泼墨时场景的照片集,孙鹤说,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在远离了书写之后,整个人的精神气质都跟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将练习书法来作为民族性格的培养一个渠道。因为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接触书法,就必然会接触古人碑帖,如此便了解古人的价值观、审美观,那么气质就会逐渐地得到改善,被注入一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那么从此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保有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独特的气质。我希望有这样一种传统文化传习的模式能够给一些人以一些影响,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他们懂得作为中国人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树和高度所在。“希望他们经过这个空间时,能感受到与别处不同的气息。”

清风入耳墨染芳华

选修书法技法的几位同学对此次的书法展更是感悟良多。在展的众多优秀书法作品中,有一张临仿欧阳询的楷书作品,是来自民商1601班魏伊槿在书法技法课上的平时作业。得知自己作品的入选,魏伊槿显得有些激动。他觉得,此次书法展览为选书法课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在书法写作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前来观展的同学来说,也是一项为学校增添了书法文化的氛围的十分有益的活动。学习了书法技法后,魏伊槿去公园寺庙时碰到一些对联牌匾,就通过学到的书法知识来欣赏和学习,他还说,学习了书法文化后对于传统文化会有更多的亲切感,想了解的更加深刻,也对继承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责任感。

“我有两幅作品在展览,一幅是自己创作的,另一幅是临摹的。”佟孟晗讲到,“我喜欢练行楷,行楷的字形结构有楷书的那种严谨,同时有行书的那种灵动,如果你对字体掌握的比较好,也会章法布局的话,发挥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由随意,笔画也可以连起来,不像隶书那样不管写得多快都不能连起来。学了书法之后,我对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了,也愿意去更多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三门专业必修课的教室都开设在书法展旁边,索乾凯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在逸夫楼展示的书法作品,并惊喜地发现展出作品其中也有自己的一张。而对于学习书法,他似乎有更多超出了书法本身的感悟。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感触,但是大都不深。这一学期学习书法技法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万物皆有法度’。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篆书隶书,在书写上都有其法度。比如该出锋的地方一定要放开,该藏锋的地方一定要收住。一旦没有法度,字就只是字,而不是书法。社会生活也一样要有法度,一个人只有守法才能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社会化的人。”

关闭